金钢
近年来,在中国报告文学的缤纷舞台上,崔英春的“我们”系列作品唱响了属于龙江黑土地的时代壮歌。继《在铁人身边的我们》之后,《在黑土地上的我们》继续由石油工业出版社推出,用“美丽油田”“美丽牧场”“美丽冰雪”“美丽林区”“美丽乡村”五辑交响诗,完成了从“油味儿”到“泥香”的叙事拓展,绘制出“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一幅活力满满、热气腾腾的龙江画卷”。
崔英春生于大庆、长于大庆,三十余年来笔耕不辍,从基层通讯员成长为中国作协会员,她的创作历程本身就是对大庆精神的实践。恰如《一口油井的信仰》中所写:“一井起,万井生;一人开路,万众追随。”从“铁人”到“在铁人身边的我们”,再到“在黑土地上的我们”,这种转变不仅是视角的位移,更是精神的皈依,让我们看到“铁人”的奋斗不是独角戏,而是黑土地上万众一心的集体史诗。
《在黑土地上的我们》从石油工业、牧场、冰雪运动、林区保护、乡村脱贫攻坚五个维度,构建起黑土地的精神坐标系。《美丽油田》辑中,第二代铁人王启民、“大庆新铁人”李新民、采油女工李士梅等石油人的奋斗是铁人精神的当代传承。《美丽牧场》揭开了大庆油田前世的面纱,这里曾叫作红色草原,在20世纪初就有了奶牛。石油会战时期,牧场为油田提供了大批粮食、豆油、蔬菜、猪肉等物资,为了石油开发事业,9个牧场全部迁出油区,帮助油田渡过了建设初期的难关。《美丽冰雪》将镜头对准七台河基层教练与苗子选手,颂扬了“冬奥冠军之城”的体育精神。《美丽林区》描绘了林海深处的生态智慧,以方正林业局所在地高楞小镇为原点,展开了一场代际对话。《美丽乡村》专注于自强自立的实干精神,扶贫干部与村民共同脚踏实地完成的那些黑土地上的脱贫奇迹,终将凝成乡村振兴的集体记忆。
《在黑土地上的我们》创作过程中,崔英春以“名誉队员”身份融入1205钻井队,以草原兽医之女的视角讲述“红色草原牧场”的变迁,以“亲戚”姿态贴近速滑教练赵小兵的生命肌理,从而消弭了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界限。这种创作姿态,使作品打破了传统报告文学客观记录的平静,升华为带着体温的生命共情。而且,深入的调研走访使作品具有了细节的颗粒度,彰显了文学的真诚力量。“中国短道速滑之父”孟庆余扛来“准备结婚打家具用的木板”,改制队员夏季训练的滑板;大国工匠刘可夫为了提高电力维修速度,“拧螺丝拧着魔了,看书时拧,睡觉前拧,甚至上厕所时也拧”;而当兽医父亲的往事在《美丽牧场》中浮现,个人家族史便与红色牧场的激情岁月交织成复调叙事。
在结构艺术上,五辑篇章如五色土般交织:油田的黝黑、牧场的碧绿、冰雪的银白、林区的苍翠、乡村的金黄,共同调配出黑土地上的视觉盛宴。这种多声部叙事印证了崔英春创作的审美自觉。崔英春的报告文学刻录下了黑土地上的“我们”群像,当刘可夫手上的老茧叠加孟庆余臂上的血痕,当扶贫干部荣丽颖的脚印覆盖林场新人张羽飞的足迹,这些具象化的奋斗瞬间,共同演奏出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上黑土地的生命交响。黑土地上的故事仍在生长,崔英春的文学长跑也没有结束,她以“我们”的名义,将个体心跳汇入时代脉搏,站稳了当代文艺工作者“源于人民、为了人民、属于人民”的社会主义文艺根本立场。
股票开户哪一家比较好,股票配资官网开户,配资炒股app最新版本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