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经历过上几个“疯狂星期六”之后,你是否已经在期待更刺激的羊毛?
然而,一纸约谈,为这个盛夏火热的“补贴大战”降了降温。
7月18日,市场监管总局约谈饿了么、、京东三家平台,要求其规范促销、理性竞争。
这并非一次寻常的“敲打”,而是宣告一个时代的草莽竞争正在落幕,整个即时零售行业正被推向一个新的十字路口。
当大众已经熟悉15元左右的大额满减券后,“0元购”不再是偶发现象,而变成了平台刺激用户下单的“规定动作”。
\"满25减21\"、\"1块钱汉堡\"、\"0元奶茶\"——这不是做梦,而是当下真实上演的外卖补贴大战!
此次约谈的直接导火索,是愈演愈烈的补贴大战。
从几个月前宣布百亿投入,到阿里(淘宝闪购与饿了么)的巨资跟进,再到美团的强势应战,这场被业界称为“中国互联网史上规模最大的补贴战”,让订单量呈现出爆炸式增长。
美团的即时零售订单量一度突破1.5亿单,淘宝也宣布日订单量突破8000万。
事实上,这种“繁荣”的代价是巨大的。
商家被裹挟进赔本赚吆喝的漩涡,不参加活动就没有流量,参加了又利润微薄;骑手疲于奔命,配送服务质量难以保证;消费者看似得到了实惠,补贴退潮后往往是变相的涨价。
监管的介入,正是要刺破这种“非理性繁荣”,将竞争拉回到“价值”的轨道。
表面上,即时零售赛道似乎迎来新一轮爆发。实际上,却是存量竞争大背景下,电商巨头依赖传统价格战手段,在外卖市场换来的一场单量泡沫。
7月16日,美团高管王莆中直言,这些暴涨的单量“绝大部分是泡沫”。
互联网巨头的高层决策者,正在被简单的数字蒙蔽。烧掉巨额资金得到的数字纵然显著,却只是一场单量泡沫,最终意义不大。
首先,补贴大战并没有带来新的增量。
近日国内外卖平台的茶饮订单明显暴涨,很多高额补贴活动下的奶茶店都发生爆单,消费者在大额补贴下的奶茶消费量猛增,使得低价单成为外卖订单量的增长主力之一。
事实是,外卖市场的蛋糕没有变大,只不过“被切了更多刀”。
其次,存量争夺中的补贴大战,尽管“伤敌八百”,但也“自损一千”。
最后,经历惨烈的价格战,平台们却未必能够拿到想要的市场份额。
平台这波操作,堪称资本游戏反面教科书!表面抢用户,实则赌未来:让你养成只看我家平台的习惯!
但这玩法能撑多久?
分析师算了笔账:每单补10块,1亿单烧10亿,500亿撑不过5个月!
有数据称,三大外卖巨头总计宣布投入的补贴金额已超过1800亿。
数据很繁荣?错了!恰恰相反,只有疯狂。
千亿是什么概念?2024年,某团的的经调整净利润,是438亿元。
这意味着,得连续增长三年才会赚回来这笔巨额补贴。
羊毛出在羊身上,你应该知道,这场荒诞大战最后是谁买单吧。
餐饮本来利薄,一旦价格内卷,那就是各种科技与狠话。所以有消费者打趣:再这么打下去,医院将成为最大受益者。
补贴本应是催化剂,如今却成了腐蚀剂。
它打破了行业竞争格局,迫使商家在“无流量即死”与“破价即亏”间绝望挣扎,更可能催生“科技与狠活”的食品安全隐忧。
甚至有媒体曝出,部分商家堂食和外卖双标的情况——炒菜用压榨花生油,外卖则用桶装调和油;堂食米饭用当年新米,外卖则使用价格低廉的陈米。
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,每一轮烧钱过后,都是商家的血泪和平台的高额成本,而最终我们迎来的不是品质的下降,就是价格的再次上涨。
这种极限竞争显然不是长久之计,内卷式的恶性竞争,最终只会给整个行业带来沉重的负担。
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早就提出,要“综合整治‘内卷式’竞争”,而中央政治局会议也指出了“要强化行业自律,防止恶性竞争”。
这种疯狂的场面,真的该快点结束了。
外国企业在努力推动AI,而我们却在这场外卖战争中把一切都“赌”了进去,岂不是很可笑?
股票开户哪一家比较好,股票配资官网开户,配资炒股app最新版本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