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景并非只有盛名的高墙和喧嚣的商铺,城市的灵魂往往隐藏在那些被岁月打磨得发黄的角落。若要读懂一个城市的心事,或许要从它最老的砖墙、最久的钟声说起。这里是刘小顺的旅行和生活研究所。
在哈尔滨的一个清冷夜晚,我沿着果戈里大街漫步,仿佛在翻阅一部厚重的旧书。街边的灯光如同安放在墙面的星星,映出红砖砌就的教堂轮廓,莹亮而庄重。它并非以耀眼的气势招呼路人,而是在夜色里安静地守望,仿佛默默承载着这座城市的往昔与情味。夜色中的教堂格外美,像一件经过岁月打磨的器物,等待有人来敲击它的回声。
这座夜景里颇为醒目的建筑,后来才知道名字有些复杂。它是士课街圣母无染原罪堂,原名东正教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。教堂的铭刻并不喧嚣,却揭示着一段段久远的轨迹。关于它的名称,背后隐藏着多段传闻与历史的折叠。最初,这里是一座沙俄随军教堂,1921年迁至哈尔滨现址,与此同时,教堂前的街道也改名为教堂街,现今则称为革新街。百年历史的尘埃在砖石之间留下了足迹,让人不禁对它的来龙去脉多一分敬畏。
展开剩余72%1935年,在右侧的士课街上又建起一座大型砖石结构的教堂,取名阿列克谢耶夫教堂。新老两座教堂并存了相当长的时日,仿佛两段同室的故事在同一街角交替讲述。直到1980年圣诞节,哈尔滨恢复天主教活动之时,因东大直街的耶稣圣心主教座堂已被破坏,原士课街东正教堂被改建为天主教堂,并沿用至今。这番变迁,像是城市在不同时代对自身多元文化的一次调试与回应。
这座教堂因此成为哈尔滨多元文化历史的一个见证,也成了独特的风景线,与那座更为著名的索菲亚教堂相比,它显得安静、隐秘,游客不多,仿佛是一处被时间轻轻藏起来的角落。对许多哈尔滨人而言,它并非陌生的异域之光,而是一处日常的存在,一座可以在夜色里走近、在小广场上停留的地方。
黄昏与夜色降临时,教堂前的小广场却活得像一个普通的剧场。老人和年轻人聚在一起,跳着广场舞,笑声穿透冷冽的空气,像是在这座百年老堂的阴影下也要把生活过得热闹起来。人们的步伐与音乐相互纠缠,仿佛连接着教堂的静默与街巷的喧嚣,使夜色显得更加和谐、真实。这并非对宗教的单纯崇拜,而是一种日常的生活仪式,让百年老砖在城市的呼吸中重新获得温度。
也许你会问,来过哈尔滨吗?除了众人皆知的索菲亚教堂,你还看见过哪些百年老教堂?果戈里大街上的士课街教堂你知道吗?若有机会再来,我想请你沿着夜色走一走,看看它在灯影中讲述的那些故事。若你有闲暇,欢迎在下方留下你的见闻与感受,让更多的人在你的笔触中听见这座城市的低语。
更多精彩内容,敬请关注刘小顺。
愿你走过的每一座城市,都能在冷清里发现热闹,在喧嚣处保持冷静;愿你心中的光,像这座哈尔滨的教堂灯火一样,穿透夜色,照亮前行的路。愿你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岁月的变迁,以积极的姿态迎接未来的每一个明天。
发布于:山西省股票开户哪一家比较好,股票配资官网开户,配资炒股app最新版本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